首页 > 正文
学校内涵建设
来源:pxbylfxcg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2日

一、契合新城文化,确立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

学校位于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核心区,文化气息浓厚,家长学历与学识水平普遍较高,他们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思维方式都有着个性化的需求,对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意识不断增强。

因此,作为一所新开办学校,学校坚持“在适宜的课程中,丰富学习的经历,遇见未来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培育“善学”“善思”“善知”“善行”的“四善”少年,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学校的教育哲学:适宜教育。以“适宜”为前提。创设适宜学生发展的情境,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发展同时,重视精神、道德和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以“未来”为要求。重视终身学习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健康的情感价值,让学生从善学到乐学的转变;以“自己”为标准。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学习能力,关注差异、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课程图谱,丰厚学校教育的育人内涵

学校寻找办学突破口,融合城市发展和学校基础,以“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为目标,绘制学校“四站两线一环”的“Yin(宜)课程”图谱。

“四站”分别为“善学”“善思”“善知”“善行”站。四个站点既为起始又为终点,指向学生的未来。

两线分别为“学思”线和“知行”线;“学思”线指向学科课程,“知行线”指向德育课程。

“一环”为“慧远”环线,指向跨界学习的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意为让学生在丰富的资源及视阈中主动探究、不断创新。

1.实施“知善躬行”方略,厚植德育内涵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崇德至善”育人目标,架构“知行线”德育课程,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三条“知行”支线:银芯养成线,银星火炬线,银心成长线,夯实各站点内涵,把学生内心深处的“德与善”唤醒并发展起来,厚植立德树人基础,培养善知、善行的白银学子。

银芯养成线,知行合一以至善。选取“守规则,会排队”“守规则,会说话”“守规则,会合作”等十个主题,架构规则意识培养的内容,设计序列性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从认知、练习、体验三方面,立体式、有序列性地推进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银星火炬线,躬行实践以至善。依托社会、家长资源,“我与自我、我与社会、我与学校、我与劳动”四大板块出发,围绕“我@校园、我@生命、我@安全、我@阅读、我@社区、我@艺术、我@科学、我@服务、我@理想、我@旅行”十个专题,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提升队员实践的幸福感。

银心成长线,困知勉行以至善。围绕培养“儿童抗逆力”,针对抗逆力的五大影响因素,从“不倒翁的秘密之旅”课程开发、 “不倒翁的秘密游戏”团体辅导探索、“不倒翁的秘密心事”个案辅导三大内容入手,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品牌项目——不倒翁的秘密。

2.丰富“宜学促思”内涵,推动课堂转型

学校架构“学思”线,打造“宜学”课堂。立足学科本身,将学科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内涵有机融合,将“善学”与“善思”内涵与学科标准进行融合,追求主动求变,促进课堂教学转型,以知识技能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进行双线推进。加强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从教材、课堂、学生三个维度开展定期研讨,提升集体备课效率。积极开展“主动求变”的课堂教学评比与展示,将研究成果与收获向更大的区域进行辐射。

三年来,学校承办区级以上教研活动15次,承担区级以上公开教学21次,立项区级以上课题10项,语文教研组与自然教研组荣获2021年嘉定区小学优秀教研组。

3.推行“慧学致远”变革,拓展育人形式

学校突显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慧远环线”实质,将课后服务与慧远环线相融合,设计课后服务三时段内容,丰富社团类型,开设20多项社团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快乐和健康成长。学校鼓号队在区鼓号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着眼教师培养,助力学校教师集群发展

1.开动见习期教师“启航号”列车。学校为见习教师量身定制,构建“三人行”师徒研修共同体,融合总校和分校的最佳教育资源,实行叠加式联合带教,高起点引领,多侧面锻炼,全方位提升,为青年教师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提供支撑。

2.开动新手型教师“和谐号”列车。以学科为单位组建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每个共同体由同学科青年教师、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构成,通过共牵一专家,共上一堂科,共写一反思,助推青年教师升格。

在近两年的嘉定区教学新秀课堂教学评比中,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自然、音乐、拓展、探究等多学科中多点开花,一共荣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3.开动成长型教师“领航号”列车。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各个学科组研修团队,依托主题化、系列化的教研,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的学习成长模式,通过“问题启动、专题驱动、实践探索、合作互动”的方式,教研活动轮流主持,轮流记录,关注教师个体学习与成长过程的持续完善,使教师成为自主的变革实践者,帮助她们建立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在组内和校内发挥其辐射和引领作用,营造“和谐向上主动”的成长氛围。

4.开动专家型教师“先锋号”列车。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以项目研究为抓手,充分发挥学校名师的动力作用。数学正高级教师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分别成立了嘉定区名师工作室学科基地,带领骨干教师们开展行动研究,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专题研究,引领相关学科建设,辐射教研组老师与基地学员登上更高平台开阔视野,提升能力